Calabresi

我所理解的期货合约(1-7)

COINBASE:BTCUSD   بتكوين
我所理解的期货合约(一) 遍历性陷阱 九死一生之地(发布于6.5)(由于本人观点再次被锁,因此将被锁观点一并发布,对我们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点下我的小脑袋)

在币圈混迹良久,没被爆过仓,人生是不完整的。这也侧面说明了合约市场的本质,那就是必死无疑。

首先明确一点,期货合约不是洪水猛兽,他有独特的存在价值。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理解这个价值。而且搞错了玩法。

合约是一把双刃剑,在行情好的时候成倍放大收益;但在行情判断错误的时候也会成倍放大亏损。亏损速度过快,这就是合约市场最大的风险点。这一点,是大多数人忽略的,或者说不理解的。

首先摆一个概念,遍历性。

我引用一段万维钢写的内容——昨天晚上有100个人去一家赌场赌博,其中99个人赌完了都没事,只有一个人赌到输光了。那请问,这家赌场是不是一个危险的所在?答案似乎是并不危险的,毕竟输光率只有1%。

好。还是这家赌场,我们干脆假定去一次的输光率真的是1%。那请问,如果是同一个人,连续去了这家赌场100次,请问他输光的概率有多大?

答案是他几乎肯定会输光。

这个道理就是空间上 —— 也就是同一时间一群人的集合 —— 的数学期望,和时间上 —— 也就是一个人连续去很多次 —— 的数学期望是不一样的。在数学上,这就叫“没有遍历性”。如果空间上和时间上的数学期望相同,就叫“有遍历性”。

这个道理是如果存在赔光的可能,数学期望就没意义。所谓损失厌恶,其实是人们本能地反感这种赌博游戏,这是一种防微杜渐、矫枉过正、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态度,这不叫非理性。而在币圈,人人都认为自己是版本之子,买了就能赚。不假,谁没有过赚个几倍的合约单子呢?但是如果缺乏必要的仓位管理、止盈止损策略,被爆仓只是时间问题。只要你加了杠杆,哪怕只有一倍,那么50%的下跌就能够把你爆仓。你认为50%的下跌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但事实是,312/519这种行情,在一年多内出现了两次。只要加上了杠杆。几乎都是必爆无疑。

而且这种事情出现的规律、节奏等,都是不可控的,经常在某一个你无法预计的时刻,价格突然出现巨大的振幅。基本上,不到20%的振幅就可以清理5倍及以上的杠杆。不到33%的的振幅,就可以清理3倍及以上的杠杆。

也因此,币圈的爆仓事件是最多的。因为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多,价格上下波动的概率也大的多。在一个24小时交易,基本无约束的市场中,杠杆就是明牌告诉交易所:“我这有钱,有机会来拿。”

你可能不满意,毕竟肥宅这样的胜利者,时时刻刻刺激你的神经。这件事,我们明天接着聊。




我所理解的期货合约(二) 天选之子是你吗?(发布于6.6)

昨天聊到了遍历性陷阱,但凡在合约市场呆久了,总是什么事都会遇得到。也因此,能在合约市场长期生存的人,都有些特性。

这个特性,由我总结来说,就是运气+胆识+风险偏好扭转

运气,是指一个极好品种,找到了极佳的开仓点位。胆识是拿得住,睡得着。风险偏好扭转是指在赚到了一定数量级的钱后,由风险偏好型转为风险厌恶型,也就是不再涉足高仓位的高倍杠杆交易或者及时提现。

以上几点,几乎都可以在我们熟悉的KOL身上看到:小侠从几百块起家,抓住了一波LTC趋势实现资产跨越,随后将数字货币资产分布到多个资产上;半木夏抓住2020年初ETC行情实现资产跨越,随后也将数字货币资产分布到多个资产上;肥宅虽然一直还在合约市场上活跃,但是他的提现金额也是惊人的。即使后面多次被爆仓、打止损,但是损失的金额相较已落袋的资产来说,比例已相对小。

从这几个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套相似的路径:遇到大机会+抓住不放+赚到钱后分散资产,这并不是偶然。

从另一面来说,合约市场的利润,来自于极短时间内,单向的巨幅波动。

数字货币市场的特点就是这样,大行情波澜壮阔,而时间极短;平日里行情震荡熬人,占比极大。仅有遇到与你预期方向相同的,没有反向打止损或爆仓的行情,才能实现高倍杠杆的巨幅盈利。这样的开仓机会,在一年之内,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甚至要几年才能等到一回。

而大多数人,包括屏幕前的你,是不是对下述情况更熟悉呢?
1.我“感觉”行情要这么走,结果被止损/爆仓了。
2.运气好开单就赚钱,赚了50%可以了,止盈。结果错过了趋势行情。
3.最好位置的单子平早了;普通位置的单子没及时止盈,反而止损了。
4.赚钱赚一点,亏钱亏到家。
5.没有止损,被爆仓。
6.“超低倍”杠杆肯定不会被爆仓,转头遇到了312/519.
7.蚂蚁仓耀武扬威,股神附体;主力仓战战兢兢;错误频发。

说的简短一点,大概是这样:
不该碰的品种经常碰,(最好只做BTC)
该拿的单子拿不住,(趋势单凭感觉止盈)
不该拿的单子拿的稳,(短线单拿成长线单被止损/爆仓)
该止盈/止损的单子有幻想
小赚大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更多的是来源于心理层面。把一件小概率的事件,当成“将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实,并在被多巴胺刺激后,引发了非理性行为。这种思维,往往常见于痴迷买彩票,希望中大奖一夜暴富的人身上。

合约市场是一个负和游戏,如果你开仓过,应该熟悉这个过程,你必须先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仓位才能完成开仓。你的买入或卖出,都必须有一个对手盘愿意卖给你,如果将买卖双方的所有仓位加起来,合约市场的总和其实是0。也就意味着一个人赚钱,就必须有另一个人赔钱。如果计算交易所收取的不起眼但实际很高的手续费,合约市场实际是一个负和游戏。

一个潜在收益极高,游戏场所抽水的零和游戏,你熟悉吗?对,就是赌场。只要你了解赌场的游戏规则,你会发现它与数字货币合约市场二者间惊人的一致性。我们不排除赌神是存在的,可是你是赌神吗?我们都是普通人,想要不输钱,最好不要参与赌博,这样浅显的道理,怎么换了件衣服,你就不认识了呢?





我所理解的期货合约(三)纪律打败混乱 系统打败系统(发布于6.7)

今天接着聊合约这件事。

先问一个问题,如果你自己做交易,你觉得自己在与什么做对手盘?亦或者说,你的利润来自于哪里?

这可能是所有问题里最本源的一个,我们常常说,是时代或者说趋势造就人,真正靠实力赚钱的人,是极少的,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大概率更多的也是靠运气或者靠感觉去做交易,那么,你的利润来自于哪里?

答案是你的对手盘,也就是犯错误的人。他们很复杂,但历史上无数次的答案都告诉了我们,他们大多是犯错的交易者,他们靠感觉交易,情绪交易,梭哈交易。是这些人,用自己的真金白银,换取买彩票一夜暴富的梦想,却没想到过自己暴富赚来的钱,来自哪里。他们,可能就是你。是的,你更可能是亏钱的人,而不是赚钱的人。

既然你有了对手,那么问题来了,你如何战胜他们?要战胜他们,就要超过他们,how?

我这里给出两个答案,如标题所述,纪律和系统。

纪律,是建立属于自己的交易规则,并且严格遵守。就像是部队一样,让自己的交易行为“参军入伍”,一切严格按照条条框框去执行,绝对服从。这是一条很难的,也很反人性的路。比如按照某种技术分析方法,参考不多的2-3个指标做交易。比如突破日线趋势线+20日均线同时满足即买入,同时满足跌破二者即卖出。

道理是这样的,市场中的信息充满了噪声,你需要自己做判断,首先要战胜自己的欲念和情绪,那么你就需要一套客观的东西去指导交易,而不是靠自己的感觉。指标交易尽管有着滞后性、偏差性、不完全等多个缺点,但它是绝对的,也就是当正确的行情出现后,它是不会缺席的,不会骗人的。考虑到单一技术指标的缺陷,可以寻找另外的1-2个指标作为辅助同时观察,这样会减少开单频率,2-3个指标同时满足时,胜率也会更高一些。另外,就是在具体操作时会有一些陷阱,当你亲自实操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在特定情况下识别出来并避免。技术分析+经验积累是一条被验证过的道路,就是走起来会困难一些,一旦走通,会磨练的越来越精熟。这里面最大的难点就是反人性的操作纪律,在操作时,你需要无数次无视你的“感觉”、“欲望”、“亏损痛苦”、“错过机会”等等,就像是在军训时,在烈日下一遍遍痛苦的磨练动作,只要能坚持下来,总是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

技术方法千千万,道氏、波浪、威克夫、缠论等等等等,他们各有优劣势,但是归根结底,都不是万能的,都是概率性的。因此不要因为一次的正确或错误就把某种技术分析方法奉若神明或猛踩一顿。你需要找到一个自己适合的哪怕是喜欢的,学习了基础知识后勤加练习,只要养成了严格的交易纪律,那么结果往往是稳定可期的。

第二个说说系统,这里说的系统,是指类似于社会系统的概念。举个例子,为什么中国男足不行,我的答案是系统不行。现代男子足球只有一个究极出路,那就是欧洲的现代足球体系。它集合了技术方向、团队意识、梯队训练、职业出路等诸多的环节。比如巴萨名闻天下的拉玛西亚青训营,它是一套哲学系统,培养出来的球员都有一种独特气质,配合起来赏心悦目,在球场上的选择高效合理。因而能培养出类似瓜迪奥拉、布斯克茨这样身体并不出众的顶级球星。同样的,日本男足明确了技术为本的方向后,就一切按照现代技术流足球培养体系搭建系统,吸纳了巴西和欧洲的诸多经验,能够源源不断的产出优质球员。中国男足则是一把手负责制,领导怎么想,底下就怎么办,一日三变,根本没有一个持之以恒的培养系统。哪怕是徐根宝这样“人微言轻”的从业者,多年持之以恒按照一套体系培养年轻人,也出了武磊、张琳芃这样的顶级国脚。

交易也是一样,靠着雁过拔毛一把梭哈致富的心态,是赚不到钱的。你需要建设你的系统,用系统去打败系统。就像是你喜欢上了一个姑娘,靠蛮力征服是违法的,你需要了解她,温暖她,追求她,才有概率得到她。交易也是一样,你需要了解自己,哪些方面强,哪些方面弱;你需要了解他人,容易犯什么样的错误;你需要了解市场,有什么样的规律和特点;你需要了解周期,什么时候下手,什么时候停手;你需要了解从业者,哪些人在做事,哪些人在作恶,等等等等,你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若非如此,你很难理解市场发生的事情,就比如我在2020年中,BTC突破10500后发过TV观点,大牛在即(不是吹,很多人都能看到)。这并不是蒙对的,这是建立在对市场长期观察后的切身体感,也就是我的系统,接收到了市场给我的信息后,自动生成的结论。不需要别人的布道和心灵按摩,这就是市场的本质,这是我自己系统自动生成的东西。

如果你有系统,那么你一定能够读懂,生产端向中国转移之后,欧美社会在遇到增长停滞时,民粹主义的泛滥与特朗普、约翰逊这样“不合格”政客的上台;如果你有系统,那么你一定能够读懂,为什么超一线城市的房价很难跌;如果你有系统,那么你一定能够读懂,你们单位领导,为什么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导致自己下台;如果你有系统,那么你一定能够读懂,你女朋友到底为什么生气,尽管这件事,世界上除了你谁都不明白。

是的,系统是长期浸淫后建立的长期体感,是长期积累后的避坑指南,是长期生存后的下意识,是起起伏伏后的稳定盈利。但是系统的建设,绝非易事,你需要很努力,才可能不会落在别人后面。




我所理解的期货合约(四)干掉马尔可夫(发布于6.9)

今天继续聊合约。

你是不是也在一次次被爆仓后,痛恨自己,痛下决心,永远不碰合约,但却在几天后的一个晚上,鬼使神差的点下了开单按钮,然后再一次走上了爆仓道路?这其实不是偶然,是必然。下面我们源引一个来自于万维钢文章的模型,给你讲讲为什么。

你需要先看一个例子。
有一个班级,老师为了研究如何让更多学生好好听课不溜号,就做了研究,发现今天认真听讲的学生,明天依旧认真的概率是90%,还有10%的可能性会溜号。而今天溜号的学生,明天继续溜号的可能性是70%,剩下30%的可能性会变得认真。
下面看看这个模型怎么演化。假设总共有100 个学生,第一天认真和溜号的各占一半。
根据概率设定,第二天,50个认真的学生中会有5人变成溜号;而溜号的学生中,会有15人变成认真 —— 所以第二天是有 50-5+15 = 60个人认真,剩下40个人溜号。
继续演算,第三天应该有66个认真的,34个溜号的……以此类推,最后有一天,你会发现有75个认真,25个溜号的。
而到了这一步,模型就进入了一个稳定的状态,数字就不变了。因为下一天会有7.5个学生从认真变成溜号,同时恰好有7.5个学生从溜号变成认真!
是的,这个班级进入了“稳态”,好好学习的和溜号的人数变成了固定值,而且未来也不再会变化。

想要一次性地采取一个行动去改变某件事,结果徒劳无功。不管你付出了多少努力,事情总会回到老样子,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个无法摆脱的宿命一样。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马尔可夫过程,马尔可夫过程有一个固定的宿命。这不是巧合,这是数学定理。

不发达地区的很多人会因为疾病而不得不去借债,还不上债务就变成了贫困户。现在政府要扶贫,干脆一次性地给穷人发一笔钱,让他们把债都还了,以后好好过日子,这行不行呢?马尔可夫模型说不行。你并没有改变他下一次得病或者欠债的概率。你改变的现状仅仅是一个初始条件,只要概率不变,他的宿命终究不变。

再比如说美国的穷人经常失业,而在很大程度上失业是自己的原因。他可能因为不按时上班被老板开除了,也可能因为跟老板有点小矛盾一怒之下辞职了。那如果你改变不了他对工作的态度,哪怕你一次性地给所有穷人都安排工作,你也改变不了穷人的命运。

我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天天在合约市场拼杀,其实和赌场上杀红眼的赌徒、彩票站里每期都狂买的彩民、上学时立志好好学习却每天走神的学生,都是一样的,你们都落入了坏的马尔可夫过程。那么如何改变呢?

如果你想改变现状,关键不是从哪里出发,也不是过程中你要作哪些干预。你要做的是改变转移的概率。也就是当你“变好”之后,要尽量阻止自己“滑回去”。举个极端例子,你把所有钱都拿去开仓,全部爆完,是不是就没钱再玩了?这就是改变了转移概率。大致的方法其实有几种:1.继续玩,但是提高技术,减少被爆仓的概率,甚至变成盈利;2.在盈利之前,降低仓位,少亏;3.关注技术前沿,多抓住现货的机会,现货能赚钱,就能减少玩期货的概率;4.把主账户换成媳妇儿的,当媳妇儿收到爆仓短信肯定暴打你,这样你就不会瞎玩;5.自己做记录,看看自己究竟亏过多少钱,等等等等,核心是让自己不要回到无脑开单的状态。

锁死在坏的均衡里是灾难,锁死在好的均衡里,好结果会自己发生。从坏均衡过程变成好均衡过程,你必须改变转移概率。这其实也暗合了昨天文章中提到的,你只有让自己的系统变得更好,更强,才能够应付复杂世界系统的坑。其实,答案都在你身上,也只在你身上。




我所理解的期货合约(五)决策中的偏差(发布于6.10)

最近在看万维钢解读丹尼尔卡尼曼的新书《噪声:人类判断力的一个缺陷》(Noise:A Flaw in Human Judgement)。这位曾经写出《思考,快与慢》这样超经典著作的大拿再次给出了关于决策的洞见。内容非常精彩,正好在写合约的事,就借鉴其中的观点做一些对比,看看我们在合约市场中决策时,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偏差是系统性问题,也就是我们自身的思维缺陷和思维定式,所导致的方向性问题。举个例子,就像是拿着一把准星歪了的枪,怎么都打不准一样,人类本质是一种情绪动物,我们对事物的第一反应往往存在各种偏差。下面我就根据书中内容一一列举一下。

一是替代偏差
替代偏差是指为了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我们选择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来替代它,并且把这个简单问题的答案,当做那个难的问题的答案。

比如我们问,比特币未来如何,其实99%以上的人是不够资格来回答的,包括我。能够有资格回答的人,也没办法把事情给你讲清楚。因为需要很多的背景知识,包括文化、金融、历史、货币等等等等,所以只能给你一个侧面或者结论。所以需要你自己在市场里长期的浸淫和接触,不断的学习研究思考,积累长期体感,你才能给对整个比特币有一个宏观的了解,比如人类货币史是什么样的;货币非国家化有什么优劣势;黄金的过去是怎样的;法币世界的运行规律;法币世界的问题;人类如何成为想象共同体;比特币技术的底层逻辑;比特币生态系统的演化等等等等,甚至有很多东西是超出人类认知水平的,亦或是普通人接触不到的。也因此,绝大多数人是没有能力判断比特币本身的,但却敢于胡下结论,例如:
A.比特币不是法币,是没有国家承认的空气,未来必死
B.比特币一定会被量子计算攻破归零
C.比特币系统耗电巨大,毫无意义,浪费能源和资源,应该取缔
D.S2F模型加持,比特币未来100万刀
E.比特币一定会很快取代法币成为世界流通货币
F.机构出货,比特币马上跌破一万
G.放水不止,比特币年底十万

不要被这些简单无脑的结论迷惑,行业未来的发展和演变,一定是极其复杂的,同时还有赖于外部变量的影响,我们多看多想,静观其变,总会有一些进步和提高,帮助你在行业内找到机会。而如题的“替代偏差”,除了满足愚蠢的表达欲,除了哄骗你原始的系统一,没有任何作用。

第二个是结论偏差
结论偏差是说,先有了结论,再去寻找能证明这个结论的证据,同时对不符合结论的证据视而不见。

这一点同样非常常见,尤其见于市场趋势扭转的时候。比如20年初10500都无法突破,还坚持做多被312一把干掉的人;比如上个月60000一路跌下来中途拼命抄底做多的人,转头又是519

可以看到,受伤的大多是多军,为什么,因为比特币是一个十几年来,大方向始终上涨的标的。虽然其背后有诸多的原因,但这并不是无脑做多的理由,因为市场有情绪,有周期。那些“比特币永远涨”,“EOS500刀”“狗狗币是未来”的人们,其实都是因为自己的思考不足,无法对一个结论背后的复杂影响因素做出判断,因而固执的相信了一个“喜欢”或者是“需要”的结论。

锚定效应也是典型的结论偏差,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当你拥有了某一种币,或者某一个方向的仓位,你就非常希望自己能够赚钱,你就会拼命的寻找对自己“利好”的消息去支持自己,但是结果往往是错误居多。只有割肉和爆仓,才能唤醒你的理智,原来自己一直在错误中寻找安慰。

第三是过度的连贯性
这点是说,你看到信息的顺序会影响你的决策。这一点就像是那句话“人生的出场顺序很重要”。信息的出场顺序能影响判断,陌生人的第一印象无比重要,做合约也是一样的。如果你在某一个币上赚到或亏了很多钱,你往往会坚持不懈的在这个品种上操作,但是事实是币圈合约只能碰BTC,其它品种更高的波动性随时可能杀死你。

亦或者说你一开始遇到了一个“带单老师”,跟他赚到了钱,那么后续结果大概率有以下几个:最差的就是被骗,倾家荡产;其次是一把爆完;再次是慢慢输光。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这是合约市场负和游戏的本质决定的。但就是因为你第一次赚到了钱,就始终认为自己还会做到。

再或者是你真的遇到了一个了解市场的人,跟他赚到了钱,就会越发的相信他。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他一定会犯错误,但是你会出于对他的无条件信任,放弃了自己的思考,这种无脑跟可能会让你失去对市场观察的敏锐度,进而错过重大的机会。

是的,你就是如此的不完美,进化给你挖了这么多坑,现实给你这么多陷阱,你都得自己踩,然后自己慢慢爬出来,一切都得靠自己,这世界,真的本无什么捷径。




我所理解的期货合约(六)决策中的噪声(发布于6.11)

昨天聊了偏差,也就是系统性的思维定式;今天聊噪声,顾名思义,噪声就是指干扰判断的因素,面对同一个事实,我们会由于性格、环境、喜好、意外情况、文化背景、时间、偏见等等诸多因素,会对同一个事物给出不同的决策,最终导致结果的不同。与偏差不同,偏差更多是生理原因导致的“一致性错误”,噪声则是零散不可预知的“分散性错误”。如果用打靶来打比方,偏差会让你每次都打在五环上一个点的附近;噪声会让你零散的把子弹射在各个位置,十环五环三环不等。

卡尼曼把噪声分成三类:
1.水平噪声
是说人与人的主观区别,为什么有的法官更严厉、有的法官更宽松呢?也许跟他们的背景、生活经历、政治观点、对世界的偏见都有关系,可能每个人有不同偏差。比如美国南方社会更讲规矩,来自南方的法官通常判得更严。对于整个系统来说,这些是噪声。

2.偶然噪声
是一些偶然因素导致的结果不同。你让红酒专家给一种红酒打分,他尝了一口,打了个分数 —— 过半个小时又尝了一口还是这个酒,他给出同样分数的可能性只有 18%。更令人吃惊的是,让同一个医生给同一个病例诊断两次,他给的结果也可能不一样。

3.稳定模式噪声
稳定模式噪声是判断者跟事物之间的“稳定”相互作用。也就是你对某种事物固执的偏爱。可能是日常习惯、经历、知识、思考角度,你对某些事情的判断就是不一样。你可能因为自己是某大学的毕业生而更喜欢聘请该校毕业生。你可能因为自己认为体能最重要而最爱招体能好的球员进国家队。你可能因为自己曾经错失了治疗一个肺炎患者的机会而更倾向于让肺炎患者住院。换言之,你会因为自己对某些事物的固定喜爱或厌恶而做出选择。

我在看的时候,对水平噪声不太理解,因为感觉它和稳定模式噪声很像,无法做出清晰准确的界定。但是不影响,因为卡尼曼指出,以上的几种噪声中,最重要的就是稳定模式噪声,我深以为然。

下面引用一段原文:
卡尼曼列举了好几项研究,各自对比了三种噪声来源的贡献大小 —— 结果肯定是有大有小 —— 但是有个一致的规律是,稳定模式噪声总是其中贡献最大的一项。
水平噪声的贡献并不算大。对一个保险公司的研究表明,不同承保人的平均保费差异只占到系统总噪声的 20%。对真实法庭判决的研究、对人事决定的研究都发现水平噪声占比不到 40%。
而偶然噪声的贡献其实很小。法官的心情的确有可能影响判决,但是总体而言,那个效应的作用并不大。成熟的决策者毕竟还是比较专业的,不至于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像红酒那是个特例,是出了名的难以判断。今天的你不完全是昨天的你,但是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还是很像的,肯定比其他任何人都像你。

其实我在决策时也经常陷入稳定模式陷阱,比如:
1.就喜欢某个币,即使它的基本面已经变化了,比如创始人走了、技术被取代了等等。
2.就相信某个人,他说的话都对,他推荐的品种我都买;
3.疯狂的迷恋某一种技术分析方法,看到相似的左侧,就迷信教材中的右侧一定会发生;
4.你因为某人的一个币拉盘过,就相信未来它会继续更大的拉盘;
5.你曾经因为某事件开单赚钱,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就都要开单,甚至加大赌注;
6.S2F模型过去完美符合,未来也一定完美符合;
7.过去牛市的顶部都是加速上涨,这次也肯定是;过去有两段牛市,这轮也是;
8.去年312暴跌,今年也肯定跌,清仓。

综上,其实这篇的内容比较直接,就是聊了我们可能犯的各种错误。与偏差不同,偏差是所有人都会犯的错(系统错误),噪声则是你自己,因为个体差异,可能会犯的特别错误。换言之,在合约市场中,除了那些你读到过的“人尽皆知”的坑,还有很多坑,是专属于你自己,只有你容易犯的。比如对于某些特定品种、情境的偏爱,或者是在遭遇挫折后,对某些正确操作的记忆性规避。这些,都是哪里都读不到,学不会的,只有自己上手实操,并且在错误中不断总结经验,同时不断记录、反思,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换言之,失败是失败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你只有知道自己如何成功,才能在时机到来时,抓住机会取得成功。在此之前,你需要做很多事情,但这其中,绝不包括头铁猛冲,一把梭哈,固执己见。





我所理解的期货合约(七)真正提升决策水平(发布于6.12)

我认为,这一篇要聊到的内容,可能对你来说非常重要。

依然是万维钢文章中的例子作为开头。
我们知道“原生家庭”往往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影响,各路科学家对此做过极多的研究。这个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普林斯顿大学2020年组织了一个大规模预测比赛,使用了一个包括五千名来自条件比较差的“脆弱家庭”儿童的详细数据库。题目是根据一个孩子 15 岁之前的所有详细信息(家庭收入情况、父母乃至祖父母的教育和就业情况、健康信息等等),能否预测到他在 15 岁这一年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家庭环境怎么样,比如会不会因为家里交不起房租而被房东驱逐?
有 160 个高水平团队参赛,其中有社会心理学家,也有的团队用的是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这个比赛可以说代表了现代科学对“原生家庭”这个话题的最高水平认知,它的预测结果代表了人类在这类问题上,判断力的边界。结果是准确率很低。
关于全家被房东驱逐的预测,最好的模型跟真实结局的相关度也只有 0.22。关于学习成绩(GPA)的预测,相关系数只有 0.44,关于过去一年是否遭遇物质困难的预测,相关系数也只有 0.48。0.44 的相关系数相当于在提供了所有信息后,你模型正确的可能性只有 65% 。这个研究可不是孤立的,这是一个普遍现象。社会科学家自己报告,社会心理学效应对人命运的影响,总体相关系数只有 0.21。也就比纯随机稍微高一点而已。也就是说,社会心理学并不能准确预测人的命运。

这个例子背后的道理,对我们每一位交易者都很重要,具体是这样的:事情总是充满不可知的变数,我们极难根据自己已知的信息对未来做出准确的推演。

即使每个人都知道和相信“减半牛市肯定来”,有几个人真的相信拿着不动呢?又有几个人真正赚到钱了?有几个人能够拿住BTC和ETH不动呢?而那些玩合约的人,几个人像肥宅一样拿住了长线趋势单?又有多少人死在了312和519?又有多少人在眼下的震荡行情里屡战屡败,还信誓旦旦大行情来了一定发财?

是的,你高估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你低估了市场随时可能发生的重要变化,你的结论无非是拼凑信息得来的,但是谁又不会呢?大佬们拼凑信息的质量和水平难道不比你高吗?

信息五花八门十分复杂,有的支持牛市继续,有的支持牛市结束。普通人面对这样的情况往往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弱化或者忽略另一方面的信息,给自己讲一个自洽的、连贯的故事。这样的判断过程恰恰是噪声的来源。事后看,每一个可能性都非常合理,你能完美解释所发生的一切,你一点都不感到困惑。但是你事先根本不敢这么预测。这就是我们面临牛熊难辨的两难局面时,常常犯错的原因。因为几乎每次事后我们都能解释,我们会误以为我们对市场非常有把握。而这就使得我们过高估计了自己的预测能力。遇到一个意外的监管,遇到糟心的马斯克,会让你的预测七零八落。即使这些事后看起来并不意外。

事后解释的难度远远小于事前预测。比如现在出了个大新闻,是有关监管的坏消息。那么不管市场接下来怎么走,我们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如果果然跌了,那就是“持币者对监管感到担忧大量抛售!”如果市场涨了,那就是“机构投资者继续买入!”可是你能事先准确预测一下市场的反应吗?答案还是不能。在事前,虽然你的脑海里充满了犹豫、矛盾、不确定性,但在事后你都能自动解释,信誓旦旦的说你已经看穿了全部,全然忘掉之前的无知无助感。

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做判断千万不能只考虑眼前这些信息 —— 你必须考虑眼前没有的、外部的信息。比如你看好牛市继续,那么你至少需要了解是否真的有大资金大机构在持续买入屯币,这种最重要的信息并不容易获得;你需要想到,哪些未预料到的情况对你的预测是不利的,而它们出现的几率是怎样的,出现了你又该怎么办。

不要妄想牛市顶部清仓,底部全仓,就算你逃顶成功了,熊市中的大反弹随时可能把你骗上车;就算你底部抄底成功,上涨过程中的暴跌随时可能把你骗下车,这也是我们反复提醒的仓位管理的重要性。换言之,仓位管理是一种弱者思维,即不认为自己能随时预知市场,那么我希望自己无论遇到暴涨还是暴跌都能有充分的操作空间,保证自己还能抓住机会。
إخلاء المسؤولية

لا يُقصد بالمعلومات والمنشورات أن تكون، أو تشكل، أي نصيحة مالية أو استثمارية أو تجارية أو أنواع أخرى من النصائح أو التوصيات المقدمة أو المعتمدة من TradingView. اقرأ المزيد في شروط الاستخدا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