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撾2026年初全面停止向加密礦企供電,轉向扶持AI與新能源產業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週四(10月16日),路透社報道稱,老撾能源部副部長佔塔本·蘇卡隆(Chanthaboun Soukaloun)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政府正在考慮最早於2026年第一季度停止向加密貨幣挖礦企業供電,以將國內電力優先分配給更具經濟增長貢獻的產業。
自2021年政策轉向以來,因低價、非化石能源優勢,老撾迅速成爲加密礦企聚集地,挖礦活動呈爆發式增長。然而,政府目前計劃優先爲AI數據中心、金屬冶煉、電動汽車等高附加值產業供電,以提升整體經濟競爭力。
蘇卡隆表示,老撾已開始逐步減少對加密礦企的電力供應——目前這些礦企的耗電量約爲150兆瓦(MW),較2021-2022年峯值的500兆瓦下降了約70%。
加密挖礦無法創造實際經濟價值
「與工業或商業用戶相比,加密挖礦並不能創造實際經濟價值(doesn’t create value),」蘇卡隆在採訪中表示。「我們在2021年之所以批准向加密礦企供電,是因爲當時國內電力供應過剩。
但該行業創造的就業有限,也缺乏對本國經濟有利的產業鏈外溢效應。」
他補充說,原計劃今年終止供電,但由於降雨充沛推動水電產能增長,使老撾能夠擴大對泰國和越南的電力出口,因此暫時延後執行。
「我認爲到2026年第一季度末,我們將完全停止向加密礦企供電,」蘇卡隆在東盟能源部長會議(ASEAN Energy Ministers Meeting)間隙表示。
「東南亞電池」轉向區域能源合作
老撾因擁有豐富的水電資源,被稱爲「東南亞電池」,在區域能源轉型中發揮關鍵作用。該國向泰國和越南出口大部分水電,並正考慮將對越南的雙邊出口能力從當前的8000兆瓦(8,000 MW)進一步提升。
蘇卡隆還透露,老撾正與中國就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旗下子公司提起的仲裁訴訟進行雙邊磋商。
該訴訟指控老撾國有電力公司老撾電力公司(Electricité du Laos, EDL)拖欠其價值27.3億美元水電項目中5.55億美元未付款項。
「根據購電協議(power purchase agreement),對方有權提出仲裁。我們將繼續推進相關程序,除非原告撤訴。」蘇卡隆表示,並拒絕透露是否已請求調整索賠金額。
他指出,債務爭議主要源於預測與實際用電需求之間的不匹配。
此外,蘇卡隆稱,通過老撾—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LTMS)輸電通道的電力出口預計將「很快恢復」,但未提供具體時間表。
該輸電通道去年因泰國尚未完成延長協議而暫停。
週四,四國政府聯合發表聲明,重申將繼續推進跨境多邊電力貿易,但未說明恢復日期。